部落格
									Practical Sharing
				            企業主如何打造無障礙商業空間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rch 01,202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企業主與經營者而言,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進出的辦公場域或商業空間,不只是符合法規,更是品牌價值的體現。無障礙設計不僅是加裝坡道或設置無障礙廁所,而是全面排除造成不便的障礙,讓輪椅使用者、長者、視障與聽障者,甚至有認知或學習障礙、需要更多時間理解資訊的人,都能自在地進入、使用並享受服務。雖然很難一次達到 100% 無障礙,但每一步改善都能讓顧客感受到體貼,也能帶來實際的商業回報。
.jpg)
為什麼要讓您的商業空間變得無障礙?
世界衛生組織(WHO)指出,全球約有 超過 10 億人,佔人口 15% 生活在不同形式的身心障礙中。這群人並不是少數,而是龐大的消費與服務需求來源。
此外,無障礙設計已被納入基本人權:建築、產品、服務與活動應該對所有人開放,讓每個人都能過得更自主、舒適。因此,真正該問的不是「要不要做」,而是「什麼時候開始做」。
怎麼做:從入口、樓層通行、室內動線到員工訓練
1) 入口設計:第一步就要友善
- 明確標示與平整地面:入口清楚可辨識,前方區域保持平整、無障礙物。
 - 坡道規範:若需要坡道,建議坡度 ≤ 1:12(約 8.3%)。
 - 門口寬度:至少 900 mm;若入內需轉彎,建議 1200 mm。若要容納兩台輪椅交會,1800–2000 mm 較理想。
 - 自動門/開門器:自動滑門或加裝自動開門器的單扇門,能降低行動不便者的出入門檻。
 - 視覺引導:入口與動線採顏色對比,不必鮮豔,重點是可辨識;可搭配導盲磚協助視障者。
 
2) 樓層通行:消除高低落差
- 樓梯安全提示:樓梯上下層鋪設導盲磚,階梯邊緣加上對比色,協助視障者辨識。
 - 無障礙電梯(平台電梯/小型包廂式):對多樓層或有層差的空間,電梯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案。
 
以 Cibes A5000 平台電梯 為例:平台尺寸可達 1100 × 1467 mm,支持輪椅通行;安裝條件底坑 50 mm 或可加裝坡道即可落地;最大行程約 15 公尺、最多 6 層。
Cibes A4000 同樣支持輪椅通行,提供多種平台配置;最大行程可達 20 公尺,適合低至中樓層的商業或公共場域。
這類平台電梯也能協助員工在樓層間搬運貨品,提升安全性與效率。
.jpg)
3) 室內動線:讓顧客好走、好找
- 保持通道暢通:家具、植栽靠牆擺放,通道避免堆放雜物。
 - 門寬與門檻:出入口至少 900 mm;移除門檻以降低絆倒風險與輪椅阻力。
 - 地面引導:以導盲磚或顏色對比規劃主動線與重點區(如樓梯、出口)。
 - 寬度需求:直線通道至少 900 mm;轉彎處至少 1200 mm,利於輪椅迴轉。
 - 指標設計:出口、樓梯、電梯、洗手間等需有高對比度指標,字體大、符號清楚,能者加上點字。
 - 照明配置:櫃檯約 300 LUX;通道 100 LUX;坡道與樓梯 150 LUX,確保辨識與安全。
 
硬體之外,人決定體驗。建議與在地身心障礙團體或協會合作,規劃固定訓練。
- 先問再協助:不要逕自出手,詢問顧客需要什麼幫忙。
 - 視障互動:主動報上姓名與身分,並口頭描述環境。
 - 聽障溝通:在光線良好處交談,讓對方能清楚看到口型;必要時以書寫或簡單圖示輔助。
 - 與輪椅使用者交談:找地方坐下,平視對談更舒服。
 - 理解與耐心:面對有認知或學習障礙的顧客,放慢步調,必要時換句話說;多用是/否問題確認理解。
 - 尊重輔具:輪椅、拐杖等輔具未經允許勿觸碰。
 
總結
無障礙不是一次到位的「形象工程」,而是持續優化的日常:從入口到垂直通行、從通道到指標與照明、再到第一線服務的員工訓練。每一個具體的改善,都會讓更多人輕鬆進出並感到被善待;對企業而言,也能擴大客群、降低風險,並強化品牌的長期競爭力。